image

最近莫拉克颱風在台灣南部形成超大的豪雨,而台灣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更是網路上大家討論的焦點,也成為政策的話題之一,而這一則CNN於8/6日所放送的天氣預報,更是成為了討論的焦點(PS:原Youtube的連結),雖然網路上的討論很火爆,政治的意味很濃郁,但是其實平心靜氣地觀看發現CNN的天氣預測資料和台灣的氣象預測,真的有著技術和觀念層次上的差距,不得不讓人佩服於美國的基礎科學方面雄厚的實力。

▼首先觀看台灣的天氣預報,三十年如一,從小看到大,一定都是拿著颱風過去幾天的氣象雲圖做講解,說明過去颱風的生成由熱帶低氣壓然後…叭啦叭啦地講,然後在post出颱風路徑就結束了,但是拿著過去的氣象雲圖有什麼用呢?難到就不能去預測未來嗎?給我們未來的天氣雲圖去做防災的準備嗎?

imageimage

▼這點美國人卻做到了,他們竟然成功地預測出四天的天氣形勢以及颱風的發展。

image

▼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美國人只是把整個颱風的數學模型全部給它建好,並且還成功地實際導入商業層面,軟體的開發也到了實用化的階段,只要將莫拉克颱風過去發展的數值都鍵入電腦,並且在電腦中利用過去建立的颱風模型演算,要推算出未來的四天之中莫拉克颱風的天氣雲圖以及雨量分佈一點也不困難,而且軟體還能顯示出另人易懂的圖示,這種根本己經是台灣半導體中奈米級的技術,竟然美國人也把其數理觀念實際應用大氣分析,且做的一絲不不苟,真的只能說,美國人在基礎科學投下的心力應該是不少,真的必需伸起大姆指說佩服。

image

▼而這種美國人對於科學的執念,可以從電影"龍捲風”得一二,整部片子花了112分鐘就是在講述一群科學家與追風族,如何耗費心力與時間追蹤龍捲風,並成功解析旋風核心的過程,而另一部電影”美麗境界”的前半段,主角更是花盡時間以及腦力在尋找經濟學的數學模式,最後發展出均衡理論來獎,這種國外對於基礎科學的強力重視以及執著,台灣實在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雖然講一句專業話,只要是模擬就不可能有100%的準確率,如果有準,那一是電腦算錯,但是整個模擬趨勢卻是正確的,就算無法得到正確的數值,但是方向卻是有的,因此就算是CNN的天氣預測也無法正確估算到雨量,但是還是能正確地預測南部大雨發生的趨勢,所以數值模擬的必要性還是存在,而台灣方面的天氣科學真的還停留在十幾年前,找一個看圖有經驗的人來分析氣象,即不科學也不精準,只能不停地上修降雨量的變化。

 px_fTatm085300202 px_fBen0026897801

 

台灣經過幾次的天災,都一再突現出台灣基礎科學的落後,長久以來的重點式地培育,使得大部份優秀的人材都進了台積電分析電晶體的數學模型,雖然在半導體科技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排名,也形成沒有人願意去做沒錢的大氣分析,其實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畢竟台灣是島國,資源的分配自然不可能平均放在每個項目上,養活肚子比國力軍力大小更重要,因此台灣未來天氣分析建囈政府可以考慮另外的方向,從外包給美國,或是直接購入現成的軟硬體來提升台灣天災的預測,放棄原生技術的建立其實是不錯的出路,不一定所有的基礎技術台灣都要重點培養。

此外對於美國閒閒沒有事跑去建立台灣地區的天氣模型,也有存在不少的陰謀論,最多的說法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為了能讓大平洋艦隊順利地航行在海上,因此花了大筆地鈔票以及人力建立了整個亞太地區的天氣模型,以方便戰時能夠夾著天氣的優勢戰勝敵方,至於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不過本人對於這種說法還滿相信的,畢竟,兵法有云,一曰道,二曰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踢被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