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次的討論之後就引起大家廣泛的討論,由物價來推測這幾年的漲幅真的是對的嗎?許多人最常用供需理論的原理來反駁我的看法,基本上這個原理絶對是對的,但是光有理論是不夠的,要有數據才能說話,所以小弟找了這幾個各縣市的住宅短缺需求表出來分析,這些數據也是公開的,大家可以到住宅統計資訊網,這個網站有提供各項的資訊以提大家分析,十分地分便,而且免費。

這是各縣市住宅短缺需求表,注意的是正數為需要,負數為供給過大


大家由上的住宅短缺需求表可以發現相對於營建指數的變化,供給以及需求面反而出現奇怪的走勢,基本上完全是以照地區的不同出現不一樣的情況,以台北市來說表上看來一路都是保持在賣方的市場,就算是這幾年建商狂蓋,地價狂漲,一坪喊到200,卻還更缺貨,而台北縣、桃園縣、新竹市還是保持在買方的市場,不過你們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整體上還是隱約和物價指數為關,大體上到民國92年之前,市場的需求是持續增加的,房地產的餘屋量持續下滑,顯示當年地產的火熱層度,這個情況到92年後,才有改變。可惜的是樣數據只到96年Q1為止。

總結,供需理論是對的,但從分析住宅短缺需求表可以得到在從民國89~92年有一波購屋潮發生,92年以後供需面的平衡就沒有出現重大改變,這波的購屋潮不是知是什麼引起的,也許是物價波動,但是可是肯定的是由於這波的購屋潮的發生以及營建成本的上漲所形成的房價,像要如股票大跌似的一口氣回到民國90年的房價是有一點困難度,畢竟和股票一樣太多人套在92年以前了。

下一篇文章,我想討論起引供需面變化的原因,我想可以,藉由引起這一波需求上漲的原因,來推測未來的情況,也許這也是另一個觀察指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踢被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